宏观动态Dynamic

迎接即将到来的智慧社会(三)

日期:2019-03-13 可为洞见


如何建设智慧社会?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给出了诸多政策构想和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观念问题,树立以人为本、全民参与的智慧社会发展理念。建设智慧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建设智慧社会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统一起来,将更加智能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民生领域。围绕民众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医疗、教育、就业、社保、交通、养老服务等实际需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及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服务的均等化、均质化和普惠化,更好地提升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让社会的智能化真正转化公共服务的普惠化。

2、 其次要构建好智能化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这里所说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既包括公共建筑、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等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网络虚拟空间基础设施。



 
在人、机、物三方融合的发展趋势下,网络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传统的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需要完成深度信息化。万物数字化、万物互联和“软件定义”将成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种感知设备、智能装置嵌入到物理实体之中,通过无所不在的通信网络和后台具有强大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的云计算平台相连,通过“软件定义”实现灵活的功能配置和智能化的管理服务。这个过程中,为了确保其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能力,我们必须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及其产品体系。
 
3、 其三要加大研发攻关力度,集中力量突破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化技术。加强整体统筹,以安全可控发展为导向,以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为核心,统筹当前和未来研发任务布局的重大技术攻关工程和项目群。研究制定云计算、大数据底层技术和人机互通用技术的安全可控发展线路图。从国家层面设置智能产业协同创新机制,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核心技术与垂直行业技术融合创新突破,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着力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生活、生态、社会治理各领域的广泛运用,构建智能生产平台,促进社会生产、生活各产业智能化升级,引领各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与此同时,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营造促进智能技术研发和推广的良好环境,为建设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4、 其四要解决好“信息孤岛”问题,打造信息资源集约布局、互联互通的社会共享数据平台。建设智慧社会离不开大数据运用和信息共享。当前或因部门条块分割、或因信息化基础设备设施落后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这就要在加强全社会数据化应用基础上,全面整合公共基础数据、优化共享机制、完善共享平台,推动各方面数据向共享交换平台汇聚。要构建网上各种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实现制造、金融、医疗、教育、交通、养老等社会各个领域的网络化、平台化,并将所有系统打通成一个全社会共享的大数据平台,在此平台上统筹协调,挖掘社会各领域的数据资源潜在应用价值加以横向运用,从而推动社会各领域深度创新和全面智能化、智慧化。
 
5、其五要研制建立集各行业各领域为一体的智慧社会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在各领域的实施应用。要发挥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推动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信息资源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应用标准、管理标准等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并从法律法规、伦理规范、重点政策、知识产权与标准、安全监督与评估、劳动力培训、科学普及等方面,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对参与智慧社会建设工作的各级政府及各行业进行评估考核,确保智慧社会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