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动态Dynamic

通过信息消费推动基层社会治理

日期:2018-04-13 可为洞见


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设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内容,从而使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空前的战略意义和改革目标理性价值。

2014年1月7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的最新精神和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的“三大建设”、推进“劳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的“四项改革”、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拒腐防变能力”的“五个能力”。目前社会治理信息化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管理手段落后,信息获取滞后,管理被动后置,经常是要由群众电话反映、信访,或者媒体进行曝光后,管理部门才知道问题的发生;各专业管理部门职能交叉、管理多头,造成出现问题时,有的事无人管、有的事多头管的局面;没有建立起一套长效管理的机制,使问题屡禁不止、越管越多;规划和管理滞后,管理各部门仍然以传统粗放式管理方式为主。




 

过去全国各地的社会治理更多从社会综合治理的角度,通过与城市管理有关技术手段结合,从综治维稳的角度做了很多信息化尝试,但是综合看,传统的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主要依托传统的综治理维稳的工作目标,基于数字城管的思路进行延展建设,这些传统手段无论在设计理念、建设思路还是科技应用上,已经与当前国家治理的战略目标、开放政府的发展理念、公众参与的社会形态、移动互联网的信息生活、信息惠民的指导思想有相当大的距离,同时组织的无限延展对政府的行政成本、工作有效性形成巨大的挑战,已经无法全面的符合现代国家治理目标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如何进行创新,充分利用信息科技,进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是放在政府面前的全新的课题。

社会治理创新的信息需要突破传统的的思维惯性,从以现代社会治理理论为指导,从“源于城管高于城管、来自综治高于综治、基于政府依靠公众、基于管理面向服务"的更高、更深、更为全面的视角,从基于开放思路、资源优化、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的构建可持续社会治理创新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需要先进的理念和基层社会现实充分结合,整合利用现有建设成果和资源,灵活务实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科技手段,以“精细化的社会运行感知、高效化的资源协作服务、智慧化的管理决策指挥”为目标的信息技术体系服务社会治理能力创新。

社会治理创新必须结合中国城乡高速发展的社会现实背景下,二元结构、多元结合的城市社会形态, 人口流动、科技普及度等基层社会特点, 特别是面向中国数量规模最大的县域,必须结合农业社会及基层社会的人口与资源分布状况。以服务公众、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信息科技手段,通过理念创新、手段创新结合理论创新进行务实探索实践,关注长远发展的体系建设,强调有用性、可用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必须制定有效符合地方基层社会文化的,有效的宣传推广策略,加强普及教育,避免建了用不起来,真正实现信息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