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动态Dynamic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上篇)

日期:2018-03-01 可为洞见


“人工智能”(AI)是约翰·麦卡锡在1956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学院召开的夏季会议上首次提出的。麦卡锡认为这是一个很难准确定义的概念。他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制造智能机器,特别是智能电脑程序和工程;它与通过电脑研究人类智能的过程相关,但却并不局限于生物学成果的应用。自那以后,“人工智能”从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逐渐发展到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底层的“计算能力”,其通用计算的本质未变。可以说,“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算法。据此,业界将其概括为:智能=计算;人工智能=机器计算。

“人工智能”提出的61年间,曾经有过两次热潮。第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掀起过一次小的高潮。当时的算法采用的是符号逻辑推理规则。因其缺乏自我学习能力,所以未能有大的突破。80年代以改进机器学习模型为中心内容,又掀起过一个小的热潮。但智能水平依旧低,加至其他相关条件也不够,有价值的成果寥寥无几。此后一段时间,人工智能研究进入低潮期。

进入21世纪,人工智能的研究核心集中到了机器学习领域。掌握了学习的能力就等于掌握了智能不断增长的能力。2006年前后,一种被称为深度学习的机器学习方法,让人工智能





 

的算法更智能。深度学习通过多层结构算法,让机器对数据集约的特征进行筛选和提取,通过反复训练,最终获得提取抽象概念的能力。深度学习离不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深度学习又叫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以前计算机硬件性能不够,没法学习很深的神经网络。随着计算机性能大幅提升,训练多层级的神经网络成为可能。这表明,经过60多年的演进,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纵等新特征,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业界称之为“新一代人工智能”。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其核心在于三大技术汇流:一是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算法的演进;二是计算机处理能力和运算速度的提高,能高效识别文字、图象和声音;三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产生广泛海量的数据。正是这些因素,推动人工智能越过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实验室研究期,进入一个发展新阶段。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发展,理论建模、技术创新、软硬升级等整体推进,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

新一代人工智能有着比以往更多的实际落地的应用场景,从而将人工智能更广泛地推向实际应用,并创造出真正的价值。在经济领域,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


引擎。在社会建设领域,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极大改善民生,并显著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正因此,人工智能成为了新的投资风口。麦卡锡咨询公司预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将成为很多国家的政府和企业激烈竞争的领域。事实上,这种激烈竞争早已开始。从企业层面看,2013年,百度成立了全球首家深度学习研究院,2017年更是明确提出将人工智能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Facebook、谷歌等巨头也不约而同提出“人工智能优先”的战略转变。在计算机视角、语音识别等垂直领域,竞争更趋激烈。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在拥抱新一代人工智能,并且涌现了一批初露头角的企业,其中,美国有2900多家、中国有700多家、英国有360多家。从政府层面看,早在2013年4月,美国政府就启动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计划10年投入45亿美元。2016年5月,白宫成立“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委员会”,协调美国各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行动,探讨制定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和法律。同年10月,美国总统办公室发布《为了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等文件,将人工智能上升到美国国家战略高度,还具体确定了有关人工智能发展的7项长期战略。也正是在这段时间,英、韩、日等国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可见,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等强化部署,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