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动态Dynamic

抓住“智能+”机遇 为经济赋予更强劲新动能(一)

日期:2019-08-09 可为洞见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这里虽只有短短一句话,却是一项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此,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探析和对策研究,一致认为,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拥有强大的经济带动性,既能在国民经济各行业获得广泛应用并推动持续创新,又可对传统产业产生颠覆性影响,加快产业行业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业态变革,在经济社会全方位都具有巨大价值。世界各国为此展开了激烈竞争,但目前对这一刚进入产业化的初期且快速发展的前沿技术,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已经具备绝对优势和垄断地位,只要抢抓机遇及早进入这一领域,就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获得未来产业发展主动权,为我国经济赋予更强劲的新动能,现将相关内容择要辑录如下。
 
 


 

一、“智能+”是在一条全新技术轨道上呈现的新范式。
从所依赖的关键核心技术所拥有的价值创造方式,所产生影响的广度深度来看,“智能+”不是“互联网+”的简单升级,而是在一条全新技术轨道上呈现的新范式。从技术本质上看,“智能+”与“互联网+”所依赖的关键核心技术不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以及智能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使“智能+”拥有了远超“互联网+”的发展潜力。

人工智能是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萌芽的,神经网络、机器学习、遗传算法的提出也早于互联网。“互联网+”往往是计算机被动接受一定规则,“智能+”则是综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予计算机和人一同制定自己独立设计规则的能力,是“人人互联”走向“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

从经济特性看,“智能+”与“互联网+”的创造价值方式不同。“智能+”超越了“互联网+”带来的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网络外部性,将通过智能感知,自立预测等塑造出一个更加智能化的经济形态。“互联网+”的本质是在价格机制、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增加网络机制,企业可以实现更为显著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并借助平台的网络外部性等实现更大规模的价值创造。

“智能+”则使更多主体以智能化的方式连接,不仅能催生新的智能化平台深化“互联网+”所具有的经济效应,还能通过智能感知、自主预测,促使需求侧和供给侧即时响应、精准匹配,促使生产、消费、收入和分配等主要环节更加畅通,最终实现对有限生产要素的最优化利用。从影响程度看,“智能+”与“互联网+”产生的影响,在广度和深度上也不同。

“智能+”不仅能覆盖互联网不能“+”到的领域,还能实现智能技术对社会生产活动和关系的全新赋能。只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才能在自动驾驶、语音交互、无人机运输、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方面真正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智能+”让网络中的节点具有更大的能量。在分布式技术计算的情境下,网络中所有节点都具有更强大的感知、反馈、协同和预测能力,这极有可能为提升社会治理效果、优化改革设计和实施找到新路径。